近些年,企业跨界发展是一个热门话题。利用自身品牌和资源优势,进入另外一个业务领域,以期多元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有叫好不叫座的,有闷声发大财的,也有黯然离场的。
那么,厨电/家电企业跨界发展在干些什么呢?都是怎样操作的?事到如今,又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呢?
1、造车新势力:
自1990年以来至21世纪初期,美的、奥克斯、春兰、新飞、格林柯尔等家电企业,就曾掀起过第一轮跨界造车热潮。
春兰1997年组建了春兰汽车,生产中、重型卡车;美的2003年先后收购并改造了云南、湖南的客车厂,形成了两大基地;奥克斯也是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并推出过郎杰品牌的SUV产品;但是都无疾而终。
这几年,美的、海尔、海信、格力、TCL等家电企业顺应多元化发展趋势,再掀起新一轮的跨界“造车”热潮。而与第一轮热潮相比,目前美的、海尔、海信等新一轮跨界汽车行业的家电企业,几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聚焦汽车零部件业务。
2021年3月,海信通过收购全球汽车空调头部供应商日本三电控股权,正式涉足造车。一个月后,官方公开强调称,海信未来在汽车行业的定位就是服务主机厂。同样地,二次进军汽车行业的美的,在六年前就开始了汽车电动空调压缩机的研发工作,至2018年美的集团汽车战略的载体——威灵汽车正式成立,2021年正式对外发布威灵汽车部件三大产品线,并与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合作,为其供应部件产品。
当然,也依然有坚持整车制造的企业,就比如:2021年,主攻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创维汽车正式诞生,创维汽车继承了创维集团的品牌名称,股权层面却隶属于商用车企业开沃集团;同年格力电器公告表示与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此举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造车的门槛和“烧钱”的特点,让很多家电企业望而却步,同时业界对于“造车”这一风潮评价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以“造车”为契机去推动新的广阔希冀,延展无限想象空间,是值得肯定的趋势。同时,造车门槛不会降低,更加需要多方共同携手打造。关于未来这一赛道,究竟是再度折戟沉沙还是涅槃重获新生,一切还需交由时间来见证。
2、光伏新能源:
新能源造车扎堆,有的搞硬件,有的搞软件,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无疑是占地为王的好时机。同时,在国家“双碳”目标政策的背景之下,家电行业大厂纷纷持续加码布局新能源领域。
在2018年美的集团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后,2020年,美的集团又拿下合康新能(300048)的控制权,进入储能和充电相关赛道;同年,整合科陆电子(002121)之后,成功构建较为完善的光伏EPC、户用储能、储能系统集成的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
同样地,TCL在2020年收购中环集团100%股权,其中中环股份和天津普林是中环集团的核心资产。中环股份是为数不多的在光伏制造端拥有一定体量和地位的国企,同时该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积累也非常殷实。截至2019年年底,该公司单晶硅片产能33 GW,在国内仅次于隆基股份。
之后,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中环股份)正式更名为“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TCL中环”)。
TCL科技表示,入主中环集团有利于推进其半导体显示产业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整合,加速其在基础材料、下一代显示材料,以及新型工艺制程中的关键设备等领域的布局,充分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格力电器(000651)在2021年控股银隆新能源,并将其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布局钛酸锂储能电池及储能系统。2022年12月份,格力电器又与华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光伏+空调”等创新应用,探索推广“光储空”系统,打造“光储空一体化”示范项目。
能源结构调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选择,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攀升,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储能产业的发展将拥有广阔的前景,且未来家电产品的运转将会与新能源产业密不可分。
对于家电企业而言,布局光伏、新能源业务,既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也是顺应时代变革为企业创造更广阔的盈利空间,这一赛道正在成为众多家电企业重点布局的方向。
3、高端智能装备: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是立国之本更是强国之基。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制造业”一词多次出现,被重点强调。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到33.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在大国重工以及自身转型升级需求的驱动之下,我国的家电企业也开始向上游装备制造业拓展。长虹-ABB战略合作签约暨机器人应用联合实验室,宣布进军工业机器人领域。长虹方面表示,将开启“以人为中心”的大规模个人化定制模式,通过与自动化领域国际巨头ABB的合作,推动旗下智能制造板块的快速发展;美的集团收购机器人领域“四巨头”之一的库卡集团,推进机器人业务中国本土化运营,并提升公司在机器人与自动化相关业务领域的内部资源协同和共享。
此外,主营厨房电器的伊立浦成立于1993年,2008年登陆资本市场,股票简称起初为“伊立浦”。2013年,公司实控人变更后,伊立浦开始通过收并购布局通用航空业务,获得需要数十年才能取得的共轴双旋翼直升机、无人机及航空发动机技术,并在2015年将股票简称变更为“德奥通航”,明确公司进入通用航空领域,形成创新家电业务和通用航空业务双翼齐飞的局面。
然而2017年开始,德奥通航陷入巨额亏损。由于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德奥通航2019年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当年5月15日起被暂停上市。随后,德奥通航向深交所提交了股票恢复上市的申请并获得受理,2022年5月,该公司终止上市,进入退市整理期,后被深交所摘牌。
目前德奥通航仍在经营小家电业务,并在近年来推出了自动分饭线、智能炒菜机等新品,向全球3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智能家电和商用厨房电器设备的产品研发、制造和营销服务。
跨界其实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对于高维度的领域来说,跨界的风险相对较大,然而无论是跨到哪一界都要有敬畏之心,契合品牌定位、战略以及合适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4、现代农业: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得农业产品的生产与技术革新进一步加深。丰富的农产品对于种植者来说,无疑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但同时也面临着滞销以及产销脱节现象。在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化农业的建设中,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有效的销售渠道,不仅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更是需要举各界力量共同解决的国计民生议题。
九阳股份作为一家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2008年便以订单农业的形式在东北三江平原这块沃土上创建了有机大豆品牌“阳光豆坊”,定位于优质豆浆原料,通过以袋装方式对豆浆原料进行科学配比,解决了人们对原料的质和量无法把握的问题,开创了食品饮料加工设备企业进军食品饮料产业上游的先河。
在市场分销方面,“阳光豆坊”不仅走九阳的小家电渠道,与豆浆机行业实现协同盈利;还通过九阳豆浆生活馆、全国各大商超市场等方式进行出售,使消费者购买豆浆原料更加便捷。“卖大豆”的九阳看似是不务正业,但目标却很明确,在纵向上往产业上游渗透,横向上拓宽产品线,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豆浆原料,同时也在倡导一种健康生活的风尚。
写在最后:
目前家电企业都纷纷跨界发展不同领域的主要动因,一方面是在产品、渠道、资源、营销等方面拥有的优势去拓展,其次是被外部环境的变化所裹挟。而从目前的来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过程也都并不容易。
但始终坚定的是,脚踏实地把事情做好,运用自己在原有业务上的优势,把车造好,把零件加工好,把豆子种好,一方面可以推动产业变革,另一方面能够获得更多的增长空间,一举多得,希望大家都能“玩儿”好。
总的来说,跨界行为目前炙手可热,这是行业现象。同时,跨赛道/跨界还涉及到一个经典的命题:企业究竟要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其实这始终存在争论,对于企业而言,要干好这件事儿,除了要拥有匹配的资源还要有一定能力,此外也不能跨度太大,风马牛不相及。如若不然,公司搞得不咋地、亏空不止、得不偿失,更为重要的是,还可能会使得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受损,动摇品牌之根本。最后,我们认为:夯实内功后尝试多元化,对多数企业而言是更切合实际的商业行为。
(happiness)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文章,除原创频道外,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